虞烛一听就笑了。
桥段还真是雷同。
进行芯片实验前,她看过两部由男频爆火网文改编的电视剧。
其中《庆余年》里,范闲一边豪饮,一边嚎叫:纸来!墨来!
然后一顿铿锵,将诗仙、诗魔、诗圣、诗佛等先贤的名篇逐一咏诵,“才”惊四座。
难道她今天也得来这么一梭子?
虞烛挺无语。
唉,能不能来点儿新意……
“竹贤弟,来一首。”
朱盛坤兴味盎然,“状元正八品,咱们堂堂大理寺正七品评事,别说咏竹,风花雪月、天地万物皆不在话下。”
虞烛心道这货还是被忽悠轻了,还有精神在这吹大牛。
“竹贤士莫要藏拙,我等洗耳恭听。”
张砚清慈眉善目如邻家老翁,看起来好似人畜无害。
高崭也笑吟吟的,细啜慢饮,神色悠然。
虞烛无法确定大邺到底处于历史哪个时期,是真实存在的,还是,只是虚拟情境。
可即使是虚拟情境,这里生老病死是真实可感的。
吃喝拉撒睡,她一样不能少,且亲眼所见人死不能复生,比如董段明。
所以她必须把这里的一切当现世现实对待,认认真真地活。
有一件事她确定。
就是此时吴承恩的《西游记》还没有问世。
她不敢借用李白、杜甫那些唐朝大神的诗显摆,闹不好会被当场揭穿,招灾惹祸。
明清的诗作倒是可以大胆借用。
“竹贤士,若是为难就罢了,咱们大理寺的职责是审案核查,又不是吟诗作对。”
裴赫见虞烛默不作声,有心替她解围。
“唉,我就是觉得吟诗这种简单的事太无趣。既然顾尚书想听,在下献丑便是。”
虞烛盯着顾鹤眠,想着这货在国舅跟前摇尾乞怜的奴才相,语气便多了几分不屑和凌厉。
顾鹤眠老脸一沉,冷笑,“竹贤士若是作不出来也无妨,毕竟人有所长必有所短,不必强撑。”
虞烛浅酌一口绿茶,清了清嗓子,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
这是清朝郑板桥的诗,他们肯定不能说她抄袭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