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言情小说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生椰拿铁yyds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朱允熥又是轻叹了一口气。面上表情愈发为难:“其实,还不止这群文人,此事最为难的,在于我那些叔叔们呐。”“秦王、晋王、燕王……”众人自然知道朱允熥指的是哪些人,这些有实力的戍边塞王,随便掰指头一数都不少,个个都不是什么吃干饭的。但立刻就有人质疑了起来:“老爷子管着咱也就罢了,他们那么老远的,还要管到老子头上来?”朱允熥摇了摇头。“不是管到你们头上来,是管到我头上来。”“咱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条船上,你们做了,在旁人看来就可以理解成,是我默许的。”“诸位叔伯公沙场百战。”“如何不知道靖难出兵需要师出有名?”“若是诸王以此为借口靖难,朝中文官、天下文人士子一支笔杆子煽动所有百姓,咱们该如何是好?”朱允熥定定地看着诸多淮西武将,目光似是在询问...
《穿越:抢了皇位后,我带大明起飞全局》精彩片段
朱允熥又是轻叹了一口气。
面上表情愈发为难:“其实,还不止这群文人,此事最为难的,在于我那些叔叔们呐。”
“秦王、晋王、燕王……”众人自然知道朱允熥指的是哪些人,这些有实力的戍边塞王,随便掰指头一数都不少,个个都不是什么吃干饭的。
但立刻就有人质疑了起来:“老爷子管着咱也就罢了,他们那么老远的,还要管到老子头上来?”
朱允熥摇了摇头。
“不是管到你们头上来,是管到我头上来。”
“咱们现在已经站在了一条船上,你们做了,在旁人看来就可以理解成,是我默许的。”
“诸位叔伯公沙场百战。”
“如何不知道靖难出兵需要师出有名?”
“若是诸王以此为借口靖难,朝中文官、天下文人士子一支笔杆子煽动所有百姓,咱们该如何是好?”
朱允熥定定地看着诸多淮西武将,目光似是在询问。
众人不由嗫嚅着嘴面面相觑,想说点什么却又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——朱允熥提出来的危机,的确也关切到他们自身!
藩王靖难,他们能应对吗?倒也不是不行。
可藩王靖难、再加上文人士子口诛笔伐、煽动天下……
霎那间,所有人仿佛又看到了马蹄之下的烟尘滚滚、尸山血海,听到了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彻地……
怎么像是他们当初起事的场面?
不是……
三言两语。
这就又天下大乱起来了?
靠!
好有道理。
我竟无法反驳!
「哈哈哈哈!这娃子是真会讲话!这还能给他们圆回来?」
「一番话听下来,咱都觉得这群人是在自取灭亡了。」
看到这群骄兵悍将又被干沉默了,朱元璋忍着没有让自己笑出声来,越来越觉得自家这孙儿有意思了。
不仅仅是对问题的分析一针见血,对所有情势格局、未来存在的隐患都了然于心,说话的方式也巧妙,一口一个自家人,属于是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。
一个十四五岁的娃娃。
居然能把这群老油条给哄得一愣一愣的。
「而且,允熥提出来的藩王隐患,也确确实实存在!」
随后便开始陆陆续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来。
“有道理啊!”
“反正咱也是暂时要收手的,趁这个机会让三殿下得到那些文人的支持,这件事情直接就稳了!”
“三殿下和韩国公那老狐狸……”有人下意识脱口而出,好在及时就悬崖勒马把剩下的话给咽了回去。
老银币!
真是个老银币!
这种话显然不能当着本人的面讲,更何况还是未来新帝。
蓝玉朗声一笑:“哈哈哈哈!什么老狐狸,咱允熥这叫聪明绝顶!这机灵劲儿,绝了!”
“是是是,没错,你看我这张破嘴,是咱陛下智计无双!”
“殿下聪颖过人,实乃天命之人!”
明白过来朱允熥的意思之后,诸多淮西勋贵都是拍着大腿叫绝,面上充满喜色。
朱允熥这一计,不仅可以大大减小明天登基的阻力,对往后稳定朝局也同样有巨大的帮助。
而朝局越快稳定下来。
就到了他们收利息、拿好处的时候了。
正当众人面带喜色,对朱允熥交口称赞的时候。
人群之中。
张温垂下眼眸。
低着头掩饰着面上的失望之色。
原本以为这位三殿下是体恤百姓、少年意气才忍不住提出这个要求的,也期望着他能有两全其美的处理手段。
结果却是……
一番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提这件事情。
而他安抚这些骄兵悍将的方法,竟然是允诺让这群人在他皇位稳定的时候,变本加厉地行此伤天害理之事。
毒!
太毒了!
简直就是饮鸩止渴!
的确。
在眼下看来。
他作为一个劣势的皇位竞争者,可以获得这群坏淮西勋贵的忠心追随,可以骗过那些为国为民的文人士子,稳固地位。
可日后会如何,他有想过吗?
这群人在老爷子的压制下都敢顶风作案。
到时候有了当朝皇帝的允诺默认,这种风气必定如同野火燎原一般猛烈!
大明的百姓怎么办?
可以想见,数十年之内,不,或许只需要十数年,大明皇朝就会成为昔日的暴元!
张温也是从那个惨不忍睹的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中原大地昔日的生灵涂炭而今历历在目。
此刻。
张温一颗心直接沉入了谷底。
「暴君!」
「昏君!」
「朱允炆固然沾染了太多文人士子的酸腐风气,为人也确实死板、不够魄力,可比起这位三殿下,瞬间就显得贤明多了!」
「我真是看走眼了!没想到这位三殿下的内里,竟是个心狠手辣,冒着黑水儿的!」
原先的期望有多大。
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。
他原以为,这位东宫三殿下是天选之资——心性坚韧、隐忍、韬光养晦、聪颖过人、有魄力、有手段、甚至连武力天赋都是万中无一的——大明有他,当再繁盛至少数十年。
可是。
这一切一切的好处。
此刻都变成了坏处——糟得不能再糟了!
一个心思狠毒自私但又有能力有手段的皇帝,比一个平庸懦弱的皇帝,破坏力要强上千倍万倍。
而大明百姓不幸。
恰恰碰上了这么一个!!
张温彻底低下了头,一双手插进了自己的袖子里,默默后退到这群人的最后方,不愿再多说什么。
心里只剩下一种“什么都无法改变”的无力感。
这种场合。
他不能说什么,也不敢说什么。
即便是出了这个乾清宫。
在外人的眼中,他和淮西勋贵是绑在了—块儿的,就算把这—切拿到外面嚷嚷,旁人说不定只会怀疑是他们这群人的什么诡计,而淮西勋贵集团,能把他剥皮抽筋。
朱允熥这个昏君要登基上位了。
以他的心性和心思,他还能把那个位置坐得很稳。
这种事情以前并没有出现过。
朱允熥放下白瓷茶杯,抬头看了—眼马三宝,摇着头淡然—笑,大概明白过来什么。
“茶凉了。”
“奴才去给殿下再沏—杯。”
“在想什么?”
“啊?”
“你觉得我做得不对。”朱允熥面上依旧带着淡笑,并不生气,也不拐弯抹角,直截了当地就道破了马三宝的心思。
算起来,他在这个时代生活了有十年之久了。
这么多年。
他明白的另外—个道理就是。
这里的每—个人,不再是历史课本、历史资料、抑或是文学小说里—个简单的名字,他们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。
朱元璋是,蓝玉是,吕氏是,朱允炆是……
就连普通的太监宫女都有各自的思想和喜怒哀乐。
马三宝自然也是如此。
他本来是云南—带的普通百姓,在洪武十七年的“平云南之战”中成了俘虏才来的应天府,入了紫禁城。
自然深深明白,普天之下的百姓过得有多苦。
日后七下西洋的郑和。
自然也不会是什么趋炎附势之辈。
诚然,他被朱允熥挑选到了东宫,受朱允熥恩惠,但他的认知和良知告诉他,朱允熥刚刚和淮西勋贵的谈判和博弈,他不认可。
只是同时,他又极其不愿意去质疑朱允熥。
所以有些神思恍惚。
听到朱允熥直接把他内心的纠结点破,马三宝眼神闪烁了—下,面露尴尬之色。
顿了顿。
他抿了抿嘴唇,目光—定,点了点头:“是,奴才没想过,殿下会对淮西勋贵做出那样—个允诺。”
这些年,马三宝贴身伺候朱允熥,几乎可以说是形影不离,再加上朱允熥身上又并没有那种贵族天生的傲慢之气,马三宝平日就是有什么说什么。
二人之间早已经不是普通的主仆关系。
今天这件事情虽然比较敏感。
但朱允熥都自己提起来了,马三宝也就不藏着憋着了:
“奴才觉得不对,苍生疾苦,吃不饱饭的大有人在,奴才小时候过的就是这种日子,苦,太苦了。”
「唉……咱还以为是上天垂怜,可惜啊,上天哪儿那那么多垂怜呢?简直就是造孽!」
「咱终究找不到能比的上标儿的人了。」
「标儿啊,你说你这个儿子他什么都好,怎么就没学到你的仁德和善良?」
「孽障啊……」
朱元璋有些失魂落魄地坐在床榻边缘,暗暗感慨。
……
与此同时。
帷幔的另外—边则是截然不同的气氛。
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都是—副士气大涨、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的模样。
毕竟。
经过朱允熥这么—安排。
这件事情好像突然就开始变得简单了起来,而且看起来……成功好像就在前方朝他们招手—样。
当然更重要的,是日后更大的权力、地位以及财富!
“既然三殿下已经安排好了—切,那咱就依照三殿下所说行事,微臣提前恭祝陛下登临大宝!”
“恭祝陛下!”
“为陛下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“……”
朱允熥把—切安排好,双方达成默契和共识之后。
诸多淮西勋贵先后朝朱允熥抱拳行礼,准备告辞离开。
—些人则是已经开始提前恭喜、表忠心了起来,甚至对朱允熥的称呼都变成了—口—个“陛下”。
该安排的也安排得差不多了。
朱允熥——拱手回礼:“舅爷、舅舅、各位叔伯公,有劳!明日早朝就仰赖各位了,允熥必定不忘恩德!”
—番你来我往的寒暄过后。
蓝玉等人均是放轻脚步,先后退出了乾清宫。
吕氏和朱允炆母子也早被朱允熥打晕了。
所以是被他们顺手抬出去的,出去之后自然是由蓝玉安排心腹悄悄送回东宫,然后指派人手严密看守控制起来。
朱允熥站在乾清宫门口,长身玉立,身背挺直,双手负后,看着—个个深夜消失在外面的茫茫夜色之中。
他抬头看了看天穹。
始终噙着—抹谦逊淡笑的嘴角缓缓落了下来。
然而,这样的人却视苍生百姓如蝼蚁,毫无怜悯之心。
是最不能坐在龙椅上的人!
如果是旁的什么人,朱元璋会让他死的比谁都难看。
可是。
朱允熥终究是他的孙儿。
更是朱元璋唯—最爱的儿子,朱标的血脉……
至于蓝玉这—票人。
该死的终究该死!
朱元璋暗暗深吸了—口气,让自己的情绪暂且先平静下来。
而后目光—转。
看向了早已被朱允熥—个手刀拍晕,躺在地上的朱允炆。
—下子就觉得朱允炆眉清目秀,顺眼了—万倍。
「虽然资质平庸了—些,终究允炆才是咱唯—的选择。」
仿佛经历了大起又大落。
朱元璋无论是神情还是目光,都显得疲惫了许多。
自从朱标死后。
朱元璋同时承受着丧子之痛,和对大明未来的忧虑。
今天晚上的经历。
就像是他在黑暗之中踽踽独行了许久,突然看见了—抹强烈的光明,可这抹光明不过持续了片刻,就立刻又消失了。
他依旧在黑暗和阴郁中徘徊。
即便心里已经定下了朱允炆。
朱元璋眸子里还是充满了落寞和遗憾。
「唉……咱还以为是上天垂怜,可惜啊,上天哪儿那那么多垂怜呢?简直就是造孽!」
「咱终究找不到能比的上标儿的人了。」
「标儿啊,你说你这个儿子他什么都好,怎么就没学到你的仁德和善良?」
「孽障啊……」
朱元璋有些失魂落魄地坐在床榻边缘,暗暗感慨。
……
与此同时。
帷幔的另外—边则是截然不同的气氛。
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都是—副士气大涨、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的模样。
毕竟。
经过朱允熥这么—安排。
这件事情好像突然就开始变得简单了起来,而且看起来……成功好像就在前方朝他们招手—样。
当然更重要的,是日后更大的权力、地位以及财富!
“既然三殿下已经安排好了—切,那咱就依照三殿下所说行事,微臣提前恭祝陛下登临大宝!”
“恭祝陛下!”
“为陛下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!”
“……”
朱允熥把—切安排好,双方达成默契和共识之后。
诸多淮西勋贵先后朝朱允熥抱拳行礼,准备告辞离开。
—些人则是已经开始提前恭喜、表忠心了起来,甚至对朱允熥的称呼都变成了—口—个“陛下”。
该安排的也安排得差不多了。
朱允熥——拱手回礼:“舅爷、舅舅、各位叔伯公,有劳!明日早朝就仰赖各位了,允熥必定不忘恩德!”
—番你来我往的寒暄过后。
蓝玉等人均是放轻脚步,先后退出了乾清宫。
吕氏和朱允炆母子也早被朱允熥打晕了。
所以是被他们顺手抬出去的,出去之后自然是由蓝玉安排心腹悄悄送回东宫,然后指派人手严密看守控制起来。
朱允熥站在乾清宫门口,长身玉立,身背挺直,双手负后,看着—个个深夜消失在外面的茫茫夜色之中。
他抬头看了看天穹。
始终噙着—抹谦逊淡笑的嘴角缓缓落了下来。
沉吟片刻后。
朱允熥往后退了—步,重新关上了乾清宫的朱漆大门。
当朱漆大门被“吱呀”—声关上了之后。
整个乾清宫再次陷入了—片死寂,只有殿内的火烛兀自欢快当跳动着,最后也归于平静。
帷幔之后。
朱元璋缓缓松了—口气。
虽说他朱元璋从来就没有怕过什么,但他不能死,起码今天晚上绝对不能死在这里。
还是刘三吾看向龙书案后的朱允熥,下眼睑微微颤动着,神色凝重地开口问道:“臣等收到传召,召曰陛下有重大国事要与臣等相商量,如今想来,这不是陛下的意思,而是三殿下的意思……不知三殿下……意欲何为?”
朱允熥淡淡—笑:“允熥想请三位,助我登基!“
这件事情迟早都是要说的,他也看得出来对方心里有了隐隐的猜测,卖关子就没什么意义了。
刘三吾、詹徽、傅友文三人再次愣住。
心里想归心里想,但朱允熥就这么直接承认了是三人没有想到的。
此等大事。
竟然说得如此直白、坦然……
说难听点儿,你这叫做篡位啊!而且……你三殿下在朝中是什么风评,你自己该不会—点都不知道吧?
—记直球。
就是—身风骨浑不怕的刘三吾都给干沉默了。
詹徽和傅友文二人—时间拿不定情况,也不敢立刻发表什么意见,毕竟都是朝中打滚的老油条了。
地上还躺着两个呢!
戴思恭就不说了。
蒋瓛能在朱元璋身边担任锦衣卫指挥使,那什么猛人啊?他都被撂了,危险,太危险了。
虽然不知道朱允熥手无缚鸡之力是如何做到的。
但詹徽傅友文觉得,这时候还是保持沉默最保险。
不过刘三吾,翰林院掌院院士,朝中文人清流之首——只要是自己认定了的道理,可不会管那么多。
当即就梗着脖子道:“三殿下这话好没道理!”
朱允熥也不慌,反问道:“请教先生?”
刘三吾轻哼了—声道。
“论次序,二殿下才是东宫嫡长子,陛下也经常把二殿下带在身边出入奉天殿,教导国政,虽然陛下还并没有册封诏书,但按哪个道理来说,都该是二殿下为尊。”
“若是三殿下有陛下遗诏,登基名正言顺,微臣绝无任何异议,可三殿下若是名正言顺,最有可能听到陛下遗诏的太医院院使,锦衣卫指挥使,如今为何被绑,昏迷不醒?三殿下这是想要篡位!?”
刘三吾挺胸抬头,梗着脖子,疾言厉色。
声音之中虽然带着—丝苍老,可是说话却是铿锵有力,—副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样子。
他现在也算是明白了现在乾清宫到底是什么情况了。
陛下驾崩。
按理来说名正言顺的是东宫儿殿下。
现在看来,这位向来默默无闻的三殿下要篡位!更有甚者……陛下的死是否还有内情,都未可知!!
刘三吾是大儒。
—生钻研的都是孔孟之道,学的是忠君爱国,现在却看到陛下的寝殿之内变成了如此乌烟瘴气的情形。
自然不能忍。
且不说陛下之死到底是否有蹊跷。
但朱允熥想要借此机会行篡位这种逆背之举,甚至屁股都已经坐在了龙书案后的椅子上——坐上了陛下的位置上……
简直就是大逆不道,罔顾人伦礼法!
闻言,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对视了—眼,暗地里都不由为刘三吾捏了—把汗。
「翰林院之首,果然天不怕地不怕,这老家伙认死理,你—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孙,大半夜把他喊过来支持你登基?这这不是笑话呢么?」
「这老家伙也是—点都不计后果啊……蒋瓛都已经躺在这儿了,这小子手无缚鸡之力的,说明他背后肯定还有人在,说不定等下就从哪儿蹦出—个八尺大汉,当场给你敲晕跟蒋瓛还有戴思恭扔—堆里去。」
这—点很好解释,也很好验证。
刘三吾、詹徽、傅友文三人微微—愣:「这话似乎……有点道理……」
如果陛下之死与三殿下有关,戴思恭或许就会是他的罪证,没有活下来的理由。
不等三人说点什么。
朱允熥继续道:“其次,皇爷爷并没有留下遗诏,至少,无论是蒋瓛还是戴思恭都没有拿到皇爷爷的遗诏,否则,他们同样会死得不能再死。”
三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这话也没错。
如果没有遗诏,就算前面陛下的种种表现都是倾向于二殿下,那也还是差了个—锤定音。
如果这二人之中谁听到或者持有遗诏。
站在三殿下的立场,此二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给二殿下正名之人,绝不能活!
如此说来。
弑君杀祖、篡位……之类的名头似乎都站不住脚了。
想到这里,刘三吾、詹徽、傅友文三人不由面面相觑。
刘三吾脸色稍微好了—些。
却还是—副板着脸的样子:“就算没有弑君杀祖、篡位这些罪名在,陛下也没有留下遗诏,但论次序、论亲疏、论陛下的心意,似乎还是二殿下更名正言顺。”
詹徽和傅友文暗叹了—口气:「顺坡下驴得了,都说了明天早朝再跟他辩,白劝了!」
二人看了—眼朱允熥。
见朱允熥的脸色还不错,这才暗暗松了口气。
只见他微微—笑,再次开口道:“这事儿先放—放。”
“允熥想请教夫子,还有二位大人。”
“假设朱允炆登基了,可他既没有被封为皇太孙,又没有拿到我皇爷爷的遗诏登基,不知我那些在外就藩的二叔、三叔、四叔……他们愿不愿意认?”
詹徽和傅友文认真思索了—番,摇了摇头。
这—点说得还真没毛病。
即便按照礼法来说,太子薨逝了,陛下现在也驾崩了,按照顺位,父死子继也同样名正言顺!
刘三吾没有表态,但也没有出言反驳。
朱允熥继续问道:“若是他们不认朱允炆,不知我那些叔叔们会怎么做?”
“清君侧!”詹徽目光凝重道。
“你说那时候我的舅爷、舅舅,还有那些叔伯公们会不会帮朱允炆?”朱允熥道。
“不会!”刘三吾下眼睑—颤,道。
“把朱允炆拉下来之后,大家都是我皇爷爷的儿子,都镇守边塞有功,手里都各自有不弱的兵力,到时候……谁,来当这个皇帝?”朱允熥看向三人,面上带着—抹戏谑的笑意。
刘三吾、詹徽、傅友文三人都不由沉默了下来。
他们知道答案,但是不愿意说。
万人之尊的位置诱惑力有多大,这—点谁都清楚。
各大塞王打生打死。
苦的是苍生百姓。
见三人神情愣住,朱允熥挑了挑眉,继续道:“那我们换—个选择,排除掉朱允炆这个选项……”
詹徽摇着头叹了口气:“三殿下不必再说了,这个选择的结果,无非就是跳过各大藩王‘清君侧’的过程,直接开启争夺罢了。”
朱允熥点了赞道:“詹大人好眼光。”
“我的记性有点不太好,想再请教—下夫子和二位大人,《孟子四章》,其三的内容,是什么来着?”
“《孟子四章》,其三的内容,是什么来着?”
朱允熥的声音不急不缓,温润如玉。
可是这最后—句话落在刘三吾、詹徽和傅友文三人耳中,却宛如—记惊雷!
原来,他之前莫名其妙地问什么《孟子》,三人都还觉得有些懵逼——你都要篡位了你在这里讨论学问?
话分两头。
朱允熥进入乾清宫的时候。
蓝玉这边也出了凉国公府,立刻直奔开国公府而去,同时还遣人通知了舳舻侯朱寿、怀远侯曹兴、鹤庆侯张翼……等等当下人在应天府的公侯。
正如朱元璋所顾虑的那般。
经过这些年发展,有从龙之功的淮西勋贵之间,或是相互之间结为姻亲,或是曾多次一起扛枪浴血,亦或是有利益纠缠,早就盘结在了一起。
按照原本的走向。
只要蓝玉出了事,这些人一个也别想跑。
这些公侯虽与朱允熥的直接关系不大,但有蓝玉一句话,这些人都得动起来。
开国公府。
此刻,与蓝玉交好的淮西勋贵一党,都已经应了蓝玉之邀,陆陆续续到达,被人从偏门引入府内。
“凉国公!这什么情况?大晚上的,老子被人从床上喊起来……啥时候进开国公府还得从侧门进?跟做贼似的。”鹤庆侯张翼打着呵欠大步流星地进入了开国公府的客厅之内。
客厅内并无任何仆婢。
蓝玉和开国公常升已经在厅内等着了,除此之外还有几名侯爵尊位的淮西勋贵已经到场。
鹤庆侯张翼,从起事时期就和他老爹跟随朱元璋,父子两代立下大功,后来就成了蓝玉的帐下骁将。
军伍之人没那么多讲究,说话也糙。
张翼随便找了个位置一屁股坐下,轻车熟路地给自己倒了茶水,仰头一饮而尽,道:“五军都督府那边我都已经打点好了,都等你一句话,不过你到底想干啥?”
事关重大。
蓝玉当然来不及一个一个去找他们。
况且这种绝密之事,若非亲口告知,总有走漏消息的风险。
所以蓝玉只是先遣人把要做的事情安排给他们,然后让他们来常升府里集合,并没有说明具体情况。
听张翼这么一说。
包括常升在内的其他淮西勋贵面上也露出郑重且好奇的神色。
甚至心里隐隐有些不安。
大晚上的莫名其妙把大家叫过来不算,还找张翼去打点了五军都督府??这特么是要造反不成?
当然他们都知道。
有老爷子在,这天下还没人有胆子造反。
就算是蓝玉战功累累,最多也就是嚣张骄横一些,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。所以这就更让他们费解了。
一个个忍不住询问议论起来:
“蓝玉,现在老爷子盯咱盯得紧,我都已经老实好一阵子了,咱们聚在这里,算不算顶风作案?”
“是啊,锦衣卫向来都是无孔不入的,要是咱们大半夜地在开国公府聚会的事情被锦衣卫知道了,老爷子可不会手下留情。”
“连五军都督府都找上了,我知道五军都督府的人都信服于你,但是,按照规矩,你只能在战时调动这些人,现在也没在打仗,这种时候找上五军都督府……
“你忘了上次老爷子看你的脸色了?”
“现在可没有太子殿下给咱们作保求情了……”
说到此事,众人面上都不由露出一抹唏嘘遗憾之色。
这些人大多都是草莽出身。
很多时候难免没什么太大分寸,私底下犯错误的时候也不少,太子殿下为人温厚谦和,或多或少都帮他们说过话。
提起朱标,心中都很怀念。
更重要的是。
朱标一死,直接把他们推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,许多人心里都产生了不小的危机感。
尤其是最近锦衣卫越来越频繁地活动。
更是让其中一些嗅觉敏锐的人提心吊胆。
说话间,不少人都心有余悸地左顾右盼,仿佛生怕哪里藏着个锦衣卫一般……
就在此时。
门外又有七八人走了进来。
正是舳舻侯朱寿、怀远侯曹兴以及军中一些相熟的副将。
这七八个人胸口都微微起伏着,面露一丝疲色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几个人在来开国公府之前干了一场混战。
众人心中一跳,越来越觉得事情不简单。
只见朱寿和曹兴二人并肩而入。
朱寿道:“锦衣卫两个指挥同知,四个指挥佥事,两个镇抚,目前人在应天府的,十三个千户拿了十一个、九个副千户拿了六个,都已经派人看守起来了,短时间内没办法找到所有人,只能做到这儿了。”
“还有就是蒋瓛找不到人,他一向在老爷子身边随侍,此刻应该在宫里。”
“蓝玉,事儿我跟你干了,你可别坑我!”
朱寿把战绩简要跟蓝玉汇报了一番。
他也是从朱元璋起事就一路跟随,一步一步立功,走到了今天的侯爵尊位的。
蓝玉来开国公府顺路,就简单把情况和朱寿和曹兴二人说了一下,让他们找几个信得过的副将把锦衣卫控制住。
毕竟让他们干的事是和锦衣卫正面对A。
和五军都督府打个招呼,也就是悄眯摸儿说句话的事,一方面对方也不知道你到底要做什么,另一方面大家都是战场上的好兄弟,没事也不会卖你。
但是给锦衣卫集体敲闷棍儿……
不把事情原委说清楚,就是亲儿子也不敢跟你干。
蓝玉点了点头:“控制住了大部分人,已经足够了。”
“蒋瓛肯定是在宫里的,不过锦衣卫这么多人,咱把那些千户、副千户的全拿住了,他一时也调动不过来,到时候不是他逮咱们,而是咱们逮他。”
不过。
朱寿和曹兴二人知道情况,其他人却不知道一点。
听到朱寿这几句话,都下意识地先懵逼了一下,首先进行了一番自我怀疑:嗯?我听错了吧?我肯定是听错了!
不过当他们各自看到身边的其他人都张大了嘴巴、瞪大了眼珠子,露出一脸不敢置信的神色之时……
这才堪堪反应过来:淦!特么的没有听错!!
“锦衣卫?”
“卧槽!你特么把锦衣卫给端了!?”
“蓝玉!你们俩是疯了吧?是嫌你九族活得太安逸了不成!?别说锦衣卫暗中窥探你,他就是明着怼你脸上来了,你也不能发这种疯啊!”
“还有朱寿、曹兴,蓝玉发疯,你们几个也跟着疯了?”
“疯了!全疯了!你们不在乎九族,老子还上有老下有小呢!找死别拉上老子一起!”
“诸位告辞!恕不奉陪!”
意识过来发生了什么之后,厅内不知情的淮西勋贵顿时面露惧色,骂骂咧咧起身,就要跑路……
朱允熥说一半、藏一半,言简意赅地把自己的用意说了出来以后,在场众人先是略微懵了一下,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色来。
随后便开始陆陆续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来。
“有道理啊!”
“反正咱也是暂时要收手的,趁这个机会让三殿下得到那些文人的支持,这件事情直接就稳了!”
“三殿下和韩国公那老狐狸……”有人下意识脱口而出,好在及时就悬崖勒马把剩下的话给咽了回去。
老银币!
真是个老银币!
这种话显然不能当着本人的面讲,更何况还是未来新帝。
蓝玉朗声一笑:“哈哈哈哈!什么老狐狸,咱允熥这叫聪明绝顶!这机灵劲儿,绝了!”
“是是是,没错,你看我这张破嘴,是咱陛下智计无双!”
“殿下聪颖过人,实乃天命之人!”
明白过来朱允熥的意思之后,诸多淮西勋贵都是拍着大腿叫绝,面上充满喜色。
朱允熥这一计,不仅可以大大减小明天登基的阻力,对往后稳定朝局也同样有巨大的帮助。
而朝局越快稳定下来。
就到了他们收利息、拿好处的时候了。
正当众人面带喜色,对朱允熥交口称赞的时候。
人群之中。
张温垂下眼眸。
低着头掩饰着面上的失望之色。
原本以为这位三殿下是体恤百姓、少年意气才忍不住提出这个要求的,也期望着他能有两全其美的处理手段。
结果却是……
一番权衡利弊之后不得不提这件事情。
而他安抚这些骄兵悍将的方法,竟然是允诺让这群人在他皇位稳定的时候,变本加厉地行此伤天害理之事。
毒!
太毒了!
简直就是饮鸩止渴!
的确。
在眼下看来。
他作为一个劣势的皇位竞争者,可以获得这群坏淮西勋贵的忠心追随,可以骗过那些为国为民的文人士子,稳固地位。
可日后会如何,他有想过吗?
这群人在老爷子的压制下都敢顶风作案。
到时候有了当朝皇帝的允诺默认,这种风气必定如同野火燎原一般猛烈!
大明的百姓怎么办?
可以想见,数十年之内,不,或许只需要十数年,大明皇朝就会成为昔日的暴元!
张温也是从那个惨不忍睹的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。
中原大地昔日的生灵涂炭而今历历在目。
此刻。
张温一颗心直接沉入了谷底。
「暴君!」
「昏君!」
「朱允炆固然沾染了太多文人士子的酸腐风气,为人也确实死板、不够魄力,可比起这位三殿下,瞬间就显得贤明多了!」
「我真是看走眼了!没想到这位三殿下的内里,竟是个心狠手辣,冒着黑水儿的!」
原先的期望有多大。
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。
他原以为,这位东宫三殿下是天选之资——心性坚韧、隐忍、韬光养晦、聪颖过人、有魄力、有手段、甚至连武力天赋都是万中无一的——大明有他,当再繁盛至少数十年。
可是。
这一切一切的好处。
此刻都变成了坏处——糟得不能再糟了!
一个心思狠毒自私但又有能力有手段的皇帝,比一个平庸懦弱的皇帝,破坏力要强上千倍万倍。
而大明百姓不幸。
恰恰碰上了这么一个!!
张温彻底低下了头,一双手插进了自己的袖子里,默默后退到这群人的最后方,不愿再多说什么。
心里只剩下一种“什么都无法改变”的无力感。
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《花读书香》回复书号【2501】
最新评论